第320章:皇储(20)-《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1/3)页
北宋建立过程中,赵普是立了汗马功劳的;以赵普的资历,他最有资格站出来仗义执言。
然而赵普就是赵普,他不是魏征,不是包拯,他是赵普,只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出选择;因此他在历史上的品行便就藏污纳垢,被后世人非议;而魏征、包拯这样的人则是后世人歌颂的标杆。
赵普沉吟再三,觉得接下去的B项也不能选;尽管赵廷美现在看上去是储君的位置,可这只是赵光义不得已的安排。
赵光义为了支撑自己取得皇位的正当,不得已才安排赵廷美做了开封尹。
赵光义登基做皇上的理论是“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哥哥死了弟弟接着当皇帝。
既然要维持这个理论,那么刚一登基的赵光义从维护自身的利益和面子上讲都不能做得太露骨;用民间的话语说就是老虎戴佛珠也得戴上几天,等待日后再露出峥嵘。
为此,赵光义才把弟弟赵廷美放在储君的位置上让他做了开封府尹来继续演绎“兄终弟及”这个逻辑。
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赵光义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能让赵廷美作储君也能将他这个“傀儡”拿下,这恐怕就是赵廷美为什么忧愁而死的因由。
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封建传统的文化道德在大宋见过前半叶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普倘若选B项也不符合赵光义的真实意愿。
如此看来A、B、C三个题目的选项似乎也不怎么难,赵普果断地选择C项不就一锤子定音了吗?
赵普选择C项完全符合赵光义的心愿,赵普也不是姜太公坐相位大事已然吗?什么道理、情理,与赵普何干?只要你赵光义开心,你想把皇位传给外星人赵普也管不着。
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赵普如果选了C项,那么赵光义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就没有了;赵光义可是以“兄终弟及”的身份继承皇位的啊!
这似乎是个两难的问题,无论如何回答都会得罪眼前这位多疑的皇帝;更何况两人曾是斗得不可开交的政坛敌手,赵普给赵匡胤做宰相时一再建议,要将皇权传给儿子德昭抑或得芳;而不是所谓的“兄终弟及”。
对于赵匡胤将赵光义立为皇储,千百年来坊间一直争执不休;有人说赵匡胤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遵循母亲杜太后临终前的遗言。
可杜太后临终前的遗言是什么谁也没有见过,据说赵普当时充当了记录官只有赵普知道。
既然赵普知道杜太后有“兄终弟及”的遗言,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建议赵匡胤废立赵光义而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赵普的建议对赵匡胤可能产生了不少的震动,赵匡胤正打算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却在49岁撒手人寰。
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登上皇位;赵普经过精心策划后突然拿出一个所谓的“金匮之盟”,证明赵光义登基的合法性。
毫不夸张地讲,赵光义在位22年,除了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外;就是跟辽国打仗。
赵光义跟辽国打了两次仗,都是以败北而收官;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辉煌便就翘了辫子,后世人不得不把他跟王莽相提并论;但赵光义一直认为自己十分优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