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皇储(21)-《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1/3)页

    唐代飞机螺旋桨化明显加快,帽子的形态从软榻榻变为硬壳状;简单来说就是给帽子外面进行塑形,然后再在里面加层衬。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帽子可以直接戴在头上,如此四根带子也就显得多余了。

    所以唐朝人将前面的两条带子系到帽子上面形成一个蝴蝶结,剩下的两条在脑后的垂脚在里面衬上绢、纸板甚至是铁丝,或如燕尾般下垂、或如飘带般长长的拖在后面;这就已经十分接近宋代的官帽样式了。

    唐太宗和唐玄宗就非常喜欢这样的帽子,可见对蝴蝶结的喜爱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唐太宗所戴帽子,已经接近宋代官帽样式

    到了宋朝,有个皇家宗室叫赵彦卫,他是赵匡胤弟弟赵光美的后代。

    赵彦卫写了一本书叫《云麓漫钞》,里面记载了不少唐宋时期的故事。

    此书里记载着,五代时期后汉高祖刘知远还没当皇帝时任并州衙校;曾出访楚国。

    刘知远见楚国的国君马希范的帽子上有两个翅,都是向上的“L”型,就问:“这两个翅叫什么呢?”

    马希范说:“这是龙角啊。”刘知远就想这个帽子帅,我也来一顶吧。

    但是刘知远不敢叫龙角,因为这是犯上的罪过;所以他就将“L”型的变成了“—”字型,两边各长1尺多(40厘米)。

    后来刘知远当了皇帝,就将这种帽式推广;上至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戴上了此款帽子。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螺旋桨似的帽子不是专门为了防止官员交头接耳而设计的;帽翅仅仅是一种夸张倾向的外露装饰,或者说是人们为了让自己显得更帅而设计的,北宋王得臣在《麈史》中也有相似记载。

    另外,在官方史书《宋史·舆服志》中也有记载说;帽翅变成平直是五代时候的事情。

    宋朝时期,一高一矮似的帽子从圆形变成了方正、有棱角的帽子,而且以黑色为主,其他颜色兼有之。

    幞头后面的翅,不只有我们所见的两根长翅;据《梦溪笔谈》说,当时已经分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五等。

    看来这时帽子的“飞机化”终于完成,而且还至少出现了5种“螺旋桨”。

    直脚又叫平脚或展脚,这种幞头,或者叫乌纱帽的最大问题是造型太过招摇。

    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私访。

    当他和一个老头儿谈话时,老头儿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恭谦。寇准感到奇怪,故意发问:“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请你随便些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