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宋太宗(2)-《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3/3)页

    西路军的统帅为潘美,从侧面攻打山后,并且转至山前与东路军会合。

    中路军的统帅为田重,战略与西路军一直,目标绕后与东路军会合。

    辽太后根据斥候报上来的情报分析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先攻打东路军之后再逐个击破。

    因此派遣耶律休哥前往涿州阻击北宋东路军,辽圣宗耶律隆绪率领部队应援。

    耶律斜轸负责阻击宋朝的中路军以及西路军。

    双方的部署都没有错,起先宋军三路捷报连连,战局十分顺利。但是东路军的粮道被辽军切断,在这种情况下赵光义让东路军退至雄州;等其他路打开突破后再寻战机。

    但是东路军将军建功心切,没有按兵不动反而强攻涿州。

    辽军坚守不战,僵持几天后宋朝东路军开始撤退;但是一路被辽军追杀至歧沟关。

    北宋东路军惨败,辽朝却开始大反攻;在辽朝的反攻面前宋朝的军队无力再战,三路大军相继败退;北伐宣布失败。

    辽圣宗下旨军队没有特殊原因不得骑马,目的就是避免马践踏庄稼;而且辽圣宗多次调整税赋,目的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

    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民心就多么支持辽圣宗,但最起码当时的百姓并没有隔三差五就造反。

    但是赵光义掀起的北伐战争就不得民心了,首先对于燕云地区的百姓来说他破坏了和平,好不容易能过上和平的日子现在又兵荒马乱的。

    历史上记载燕云地区的汉人纷纷投降,这并不代表宋朝多么得民心;而是在大军面前一种无奈的选择。

    宋朝的百姓也不乐意,虽然赵光义道貌岸然地说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但是边境百姓并不认可这个说法。

    史书记载:“边民蚩蚩,不知圣意,皆谓贪其土地,致北戎南牧。”

    由于宋朝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边境的百姓认为宋朝统治者贪恋辽朝的土地,导致此次战争的爆发。

    对于燕云、边境地区的百姓来说此次战争都不得民心,而且边境的百姓并不支持此次战争。

    辽朝的指挥是没有问题的,上下一心共同御敌。但是宋朝的指挥就有问题了,赵光义太过防范将军,出征时给将军颁发了平戎万阵图,要求将军必须按照规矩作战,极大限制了将军的自我发挥能力。

    军事的魅力就在于奇,辽朝如果没有切断东路军的粮道;那么势必会迎来一场恶战。

    但是辽朝抓住了机会,并且切断了东路军的粮道。那么宋军在作战的时候难道一点战机都没有?未必吧。西路军的将领杨业主张诱敌深入,然后伏击辽军。这也是非常好的计划,但是却放弃了,原因就是不能擅作主张。在指挥方面,宋朝完全落下风。

    这一点辽朝有着地理优势,本土作战后勤压力没有那么大。但是对于宋朝来说压力就很大了,因为征粮导致边民对此次战争不满,征粮的效果可想而知。

    而且大军远征,粮道很容易被切断,东路军粮草被切断就是一个例子。战线拉长,后勤压力骤然升高,没有足够的人防守粮道断粮是必然的现象。

    雍熙北伐的失败,使宋朝失去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最好机会,以至于之后从积极进攻的态度转变为战略防御的态度;赵光义从此不敢言战,宋朝对辽的态度“终宋不振”直到后来被女真人攻破汴梁亡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