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迁都(2)-《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陈尧佐是端拱元年(988年)进士及第,授赵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陈尧咨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右正言、知制诰、起居舍人、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陕西缘边安抚使、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武信军节度使、知天雄军。
陈氏兄弟全是三品以上大员,而且今日都来参加朝会;哥哥陈尧叟提出迁都成都被寇准威胁要杀,陈尧佐、陈尧咨自然站出来为兄长辩护。
从地域方位划分,陈氏三兄弟应该属于北方北党;但他们拥护王钦若,更是别出心裁地提出迁都成都;真是人心各不同,华油别样红。
陈氏三兄弟提出迁都成都后驸马卢成玉禁不住走上前台冷哼一声道:“陈氏三兄弟闻名蜀中,提出迁都成都;倘若不是捣乱的话也是别有用心!”
卢成玉一出言便就好不给面子,矛头直接指陈氏三兄弟:“下官未来京城前是成都知府,从来就没有意识到成都能作为中原王朝的京城!”
顿了一下扬扬洒洒道:“周秦汉唐到大宋,哪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会把京师放在成都?没有!当年诸葛武侯遴选成都做了蜀国的京师只能说是权宜之计,要不他为何要七出祁山北伐曹魏;但由于高山崇岭,运粮艰难;不得不在五丈原安营扎寨隔一条渭河和司马懿对峙,但还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陈尧佐见卢成玉慷慨激言,不屑一顾地摇晃着长翅子官帽不惊不乱道:“卢驸马怎么和寇相公一个鼻孔出气,寇相公一开口便说杀人;卢驸马竟然是个跟屁虫!”
陈尧佐说着,重点冲着寇准道:“为兄尧叟只不过提了一个建议迁都成都;最后拍板的还要皇上,皇上一声未吭你就要杀人是不是有点霸道!”
不等寇准出言,便见赵元佐上前一步道:“陈翰林不要为你的兄长陈尧叟辩解,大敌当前凡谈迁都者是应该问斩!”
赵元佐是大皇子,宋真宗的皇位本来是他的;可是他不愿意去坐让给御弟,他的话当然是有份量的。
赵元佐此语一出,吵嚷的朝堂果然寂静下来。
赵元佐把目光四处扫扫似笑非笑地笑了一下道:“寇相爷的话句句珠玑大敌当前,你的兄长群牧制置使陈尧叟不鼓舞文武大臣聚力杀敌;跟王钦若沆瀣一气言谈迁都,这与弃城逃跑有什么两样!”
寇准接上赵元佐的话:“两军相遇,弃城逃跑的将领要问斩;陈尧叟献言迁都就是逃兵!”
陈尧佐打躬作揖道:“大皇子和寇相爷言重啦!为兄只不过说说而已,哪能跟弃城逃跑的将军相提并论!”
陈尧叟见二弟跟赵元佐、寇准斗嘴,似乎并在乎两人对他的攻击;器宇轩昂地把手中的护板挥了一挥言简意赅道:“下官这是为大宋朝的未来着想,寇准你不要乱打棍子!”
陈尧叟矛头对准寇准,却没有直指赵元佐和卢成玉;赵元佐是大皇子差点做了皇上,卢成玉是驸马皇家宫闱的;陈尧叟知道这两个人不敢伤搕;但寇准就不一样。
寇准自然不会因为陈氏三兄弟一起上而怂了,他挺直身子站在陈尧叟面前“哟呵!”一声道:“本官倒想听听陈置使的迁都高论!”
陈尧叟定定神口如悬河道:“成都乃天府之国,远的不讲;就从唐朝谈起!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幸蜀驻跸,益州升为成都府作为南京;改成都守为尹,又分剑南为东西两川;成都为西川节度使的治地。唐朝时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为全国四大城市之一(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诃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卢成玉按捺不住反驳道:“陈制使说的唐玄宗驻跸成都有点不大准确,唐明皇是在安禄山大军直逼长安的情况下逃亡长安的。唐代成都有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术文物,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建诗社草堂。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华夏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王建励精图治使蜀中经济文化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公元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同年秋病死其三子孟昶16岁袭位颇有作为;孟昶统治30年上表请降,成都成为大宋领地,这些都是事实。可是现在辽军压境,朝廷要是迁徙成都那么汴梁不就成为契丹的首都!”
陈尧叟嘴里吱吱呜呜,寇准扬声大笑道:“王钦若是江南人建言把国都迁移金陵,陈氏三雄是巴蜀人建议将国都迁徙成都;都要在自己的家乡种那一亩三分地啊!”
寇准说着怒不可遏地向真宗皇上躬身一揖道:“圣上您听见没有?这些人都要把国都迁徙到自己的家乡;圣上的家乡涿州现在被辽国占领,你是不是要将都城向哪里迁徙给契丹人做奴仆!”寇准言辞犀利,不无揶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