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皇后临朝(4)-《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2/3)页

    丁谓是宋朝著名的经济专家。当时全国粮赋十分混乱,每年征收数量不一,并随意加码,百姓苦不堪言。

    丁谓担任三司使后,专门调查,制定相应政策,并奏议以咸平六年户口和财赋收入为标准,此后每年按此数据征收,并报朝廷备案,以利国计民生。朝廷准奏,下诏褒奖。任职期间,丁谓还组织编写了不少反映宋初财政状况,采取应对策略的专著,成为后人研究宋代经济的重要文献资料。

    原本博学多才的丁谓,为了权利变得邪佞狡诈,被人斥为“奸邪之臣”。

    丁谓憸狡过人,为了向上爬和巩固权位,只得扭曲自己灵魂,讨好皇帝,做事“多希合上旨”,因而被“天下目为奸邪”;人们将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合称为“五鬼”。

    丁谓做了不少的坏事,主要有这么几件事被列入史册:

    一、鼓动皇帝大兴土木。宋真宗要在宫城营建玉清昭应宫,左右近臣上疏劝谏反对。

    宋真宗召问,丁谓回答道:“陛下有天下之富,建一宫奉上帝,而且用来祈皇嗣。群臣如有阻挠,我愿意与他辩论。”从此便无人再敢劝谏。丁谓又领建造会灵观、玉皇像迎奉使、修景灵宫使、天书仪卫副使,为皇帝建造了一批豪华宫殿,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二、勾结太监,陷害忠良。丁谓一味迎合,给皇帝出坏主意,自然会遭到正直之士的反对,寇准对他诌主媚君十分痛恶。丁谓于是怀恨在心,千方百计罗织罪名极力排挤。天禧四年(1020年),将寇准赶出朝廷,被贬为相州(今河南安阳)知州,后又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

    乾兴元年(1022年),丁谓又勾结宦官雷允恭修改“诏书”,把宋真宗病死归罪于寇准,再将他贬为雷州(今广东海康),最后客死贬所。

    丁谓趁机将朝中凡是与寇准相善的大臣全部清除。

    三、利用迷信,愚弄皇帝。丁谓自称是神仙丁令威(神话人物)的后裔,在自家的园林里特建有仙游亭、仙游洞,每天“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虽出门归邸,亦必窃听人语,用卜吉兆”。他好言仙鹤,任玉清昭应宫使时,每次醮祭,即奏报有多少多少仙鹤舞于殿庑之间,被人讥为“鹤相”。

    宋真宗到亳州谒太清宫时,丁谓特献白鹿一头、灵芝9.5万只。宋真宗从泰山封禅回到充州时,丁谓将当地小孩子玩的一只小乌龟,指为瑞物献给皇帝,并载入史册。

    丁谓操纵女道士刘德妙,拿家里养的一只乌龟说成是老上君化身,亲自作赞颂。

    丁谓相貌不佳,生一双斜眼,张目仰视,好像是个经常饥寒的人,相面的说他是“猴形”。

    小时顽劣,多亏有位姓郁的老先生对他严加管教,使他学业有所进步。后来,丁谓去拜访郁先生时说:“自己少时狭劣,多亏先生教诲,痛加夏楚,使某得以成立。”郁先生死后,丁谓还特地派人处理后事,“为棺殓葬,埋之物甚厚”。

    年轻时丁谓与孙何最为友善,同以才名著称,人称“孙丁”。他俩曾一同以文章拜谒当时担任长洲县令的著名文学家王禹偁。

    王县令看了他们的文章十分惊奇,大加赞赏,认为“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当即赠诗云:“二百年来子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如今便可令修史,二子文章似六经。”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丁谓登进士科,列第四名。

    有人说丁谓是一代名相,有的说他是一代佞臣。

    总的来说,说他毁誉参半似乎评价过高了,他的毁应该多于他的誉。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的才。王禹偁就曾赞赏“自唐韩愈、柳宗元之后,二百年始有此作”,并赠诗云:“二百年来子不振,直从韩柳到孙丁。

    丁谓虽才智过人,然而心术不正,做事“多希合上旨,天下目为奸邪”。

    他与王钦若、林特、陈彭年、刘承珪都以奸邪险伪著名,人称“五鬼”。

    宋真宗赵恒相信迷信,丁谓极力迎合,以神仙之事启迪皇帝。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听信王钦若造作“天书”,准备举行泰山封禅等事。不久,王诈称京师、泰山“天书”下降,为此特改元大中祥符。起初,因朝廷内库经费短缺,封禅之事未定。一天,宋真宗问丁谓:“封禅经费有没有问题?”丁谓回答:“经费足够,大计有余。”

    宋真宗听了便决定封禅泰山,诏丁谓为计度泰山路粮草使,负责所有经费。他先以三司名义向朝中内库借银10万两,又命各州献钱贡物,于十月以前集中到泰山下。封禅队伍数千人,浩浩荡荡。封禅结束,又到曲阜祭祀孔子。这次封禅活动,耗费钱财800余万贯。丁谓曾修编《封禅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