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林泰来不由得在心里叹口气,王天官果然是在朝时间太短,很多套路还不熟练。 就现在这样,还用跟陆光祖废什么话?直接在皇帝面前摘官帽表示辞官就行了! 皇帝明显觉得王天官刚才发言挺有意思,肯定不会当场接受辞官啊。 那么关于陆光祖的蛮横指责,不就彻底化解了? 不过一个放浪了三十多年的文艺老年,骤然升至政局顶层,有点不适应也是正常的。 没办法,自己选的天官,咬着牙也要支持。 所以林泰来只能再次亲自下场,对皇帝奏道:「朝廷之重大人事,经常用廷推来决议! 刚才陆光祖反对王世贞的提议,主张被提名的八人应该全部保留,不妨再询问其余诸卿的看法。」 然后又紧接着说:「如今户部正堂空缺,当从礼部开始。」 把这样具体落实的细节说出来,无可无不可的上级一般就顺理成章答应下来了。 礼部尚书于慎行犹豫了一下后,奏答道:「臣赞同陆光祖,保留八人的提名。」 这个回答让众人小小的吃了一惊,你于慎行拍板换了典礼铙歌,明显是开始帮忙林泰来了,怎得这会儿忽然又站在林泰来对立面了? 兵部尚书王一鹗没太多派系色彩,一般情况下首辅说啥就是啥,保持与首辅一致。 但这次表态比较突然,他也没时间与首辅沟通,只能跟着潜意识说:「应该保留八人的提名。」 毕竟八人中一半是首辅安排的,总不好否定了。 刑部尚书孙丕扬本来应该要押送俘酋去西市,并且监斩,但也被叫上了午门。 被清流势力挺上台的他别无选择,此时只能支持陆光祖,奏答说:「先前的提名应当保留,不该无故作废。」 左通政徐申的心态和兵部尚书王一鹗也差不多,也是下意识跟着首辅走,奏答说:「应该保留八人的提名。」 有资格参与重大人事廷推的九卿缺员三个,剩下六人都在这。 除了王天官,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左通政的意见全部一致。 理论上不参与人事推举程序的内阁大学士们默不作声,以旁观者身份在边上看。 或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大学士们越看越不对劲,脸色各异。 又来了,又来了!熟悉的套路又出现了! 前一段时间,林泰来就是这样装虚弱,不停的收缩,仿佛被围殴了一样。 今天又是这样,搞得好像朝廷所有人都在集体欺负他! 或许是因为阁老们的站位距离皇帝最近,他们眼角余光已经瞥见皇帝的眉头轻微皱起。 此时听完诸卿发言的林泰来不禁仰天长叹,非常君前失仪的捶胸顿足,对着陆光祖低声咆哮道:「为什么,这是为什么? 我这样一个功臣,到底犯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罪? 为什么我这样一个功臣,回朝不过月余,就被几乎所有朝臣针对?」 正常情况下,林泰来这几句话没人敢接,众人只能心里暗骂几声。 血战归来的功臣当廷卖惨,谁接话谁倒霉。 不过四阁老赵志皋突然说:「或许是你林泰来平日行为不端,招致众怒。」 这又把众人惊到,今天简直太阳西出了,赵志皋竟然当众批评林泰来了! 林泰来立刻反驳说:「这是外朝的提名和推举事务,与内阁无干!阁老请勿多言,免得遭受越权之嫌!」 申大王二王三:「.」 你这话 到底是想点赵四,还是点他们三个? 如果不能说话,又怎么控场? 万历皇帝看向「始作俑者」陆光祖,问道:「陆卿还有何话要说?」 陆光祖深吸了一口气,言辞恳切的奏道:「陛下!被提名八人里,不乏清廉正直之人,正该升迁。 怎可以因为一些莫名理由就全部作废?若这样传出去,平白就毁了他们的清名,不合国家用人之道也! 陛下固然顾念大捷功臣,难道就不顾念其他股肱之臣么?」 如今也别无他法,讲理是没用的,只能想办法影响皇帝的情绪了。 冷不防林泰来在旁边插嘴说:「听你陆光祖的意思,我大明除了这八人,就找不出清廉正直、应该升迁的人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