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天下才一石,玉郎占八斗(四)-《三国大明星》


    第(1/3)页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瑀极为喜欢的佳句,言虽简,意却赅。”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让瑀对玉郎忧心黎庶的情怀深表敬佩。”

    “甚至还有方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都说明,玉郎你是有能力作出良诗名句的。”

    “只不过瑀有些不懂,为何通途大道你不走,偏偏要剑走偏锋博人眼球呢。”

    博人眼球!

    这阮元瑜侃侃道了一堆,语尽之前还是露出了锋芒。

    “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干货硬怼了吧,我就知道没那么容易。”张钰敛起了笑容,郑重道:“剑走偏锋、博人眼球?元瑜兄所言何意钰不甚明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些句子不可说不妙,可这七言一出,未免落了下乘。

    但见如今文坛,可有以七言为长之人杰乎?

    此类诗作,不和于时,终究会化为埃土耳。”

    “诡辩,因如今文坛七言少佳作,就将七言划归到偏锋中?”徐干和旁人道了一句。

    “可元瑜兄所言也有道理,比之五言诗,七言终归是杂而粗鄙。”

    现场开始有了争议,而蔡邕也并没有出面调和的打算,他老神在在地坐着,看着两个自己钟意的年轻人。

    一个是跟随自己多年的爱徒,一个是让自己惊艳的玉公子张郎,与其出面不如让这二人争论个痛快。

    理越辩越明,何况自己也想听听,这才华横溢的张钰为何倾心于七言之诗。

    谁知,还未等张钰开口,倒是王粲先发声了。

    “元瑜兄所言,粲不敢苟同。

    七言佳作虽少,但却是文体无误。先秦时期之《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荀子》的《成相篇》亦是以七言为主。

    自高祖立国以降,除《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外,还有‘赋圣’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

    与其说是七言不和于时,不如说时未出擅作七言之人。”

    “哎!仲宣差矣!”阮瑀笑着摇摇头,还是自信满满的模样。

    “先前你所说的《诗经》《楚辞》等还不完全,瑀不介意为仲宣你稍加补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