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所谓的三先原则,便是信息化作战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信息化作战的本质在实战中最直观的体现!”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所有以徒步步兵为核心的战术战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话音落下。 满座皆惊! “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命中!?” “好!好!好!” 谢国良不断重复着赵卫红首次提出的“三先原则”,愈咂摸,便愈是觉得有味道! 随后的一连三声“好”,更是充分暴露出了他此刻心中的激动,与对赵卫红这套理念的认可! 曾几何时。 炎国,凭借独步天下的轻步兵,以极端落后的武器装备,挫败了鹰酱的野心,在狠狠打击其嚣张气焰的同时,一举奠定了“世界第一轻步兵”之名! 往后的几十年。 轻步兵,一直都是炎国的重点建设对象。 哪怕是在丛林里,将鹰酱折磨的苦不堪言的猴子,在轻步兵的交锋中,也不是炎国的对手! 这是何等辉煌的一个时代! 但随着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血肉之躯与钢铁之间的差距,已经拉出了一个无法想象的距离! 尽管决定战争胜负的核心要素,依旧是人。 这一点,永远都不会改变。 但若是还指望轻步兵以有限的火力,在信息化战场上对抗敌人的钢铁洪流,无疑是以卵击石!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轻步兵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赵卫红的设想中,炎国独步天下的轻步兵,将与新时代的信息化装备相结合,为所有敢于觊觎炎国的跳梁小丑,带去令敌人为之绝望的毁灭! “我的这套炮坦协同战术,其中的‘坦’,指的并非是坦克部队。” “而是坦克部队与机械化步兵相结合的装甲部队!” “装甲部队的首要任务,便是在从敌人的阵地上撕开一道口子,进行大胆穿插。” “与此同时,传统的由侦察兵为炮兵部队提供引导的战术任务,也应当改为装甲部队完成。” “并且两者之间要进行紧密的协作,装甲部队突击到哪里,炮兵的炮弹就要打到哪里!” 说到这,赵卫红终于指向了白板上最开始的几个数据。 “在遭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装甲部队的理论最大突击速度为每小时五十公里。” “而PLZ-05式自行火炮,有能力对七十公里内的敌人进行精准打击!” “哪怕口径相对较小,作为第二代火炮的PLZ-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也具备对二十公里以内敌人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而这意味着,我军现有的武器装备,已经足够在装甲部队的突击过程中,编制出一张密不透风的火网,摧毁所有阻挠装甲部队进行突击的敌对目标!” 说到这里。 在场的所有人,基本上都明白了赵卫红的意思。 在他的构想中,装甲部队的任务和唯一的任务,就是向前突击,突击,再突击! 用绝对的速度,以点带面,最终撕碎敌人的整条防线! 而在这个过程中,后方的炮兵部队将对突击状态下的装甲部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尽可能的减少装甲部队在突击中遇到的阻碍与交战环节,能够始终保持最大的突击速度! 敌人想迟滞装甲部队的进攻? 可以!先想办法从PLZ-05式155毫米口径的炮弹下幸存吧! 至此,赵卫红对于“炮坦协同”理论的初步阐述,已经基本完成了。 看上去,赵卫红的这套战术,似乎非常“简单。” 不就还是“炮兵轰,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的老一套么? 无非是把步兵换成了装甲部队而已,似乎也没什么稀奇的啊? 若真是如此,赵卫红也不会把这套理论拿出来,展示给谢国良等人了! 所有经典并且精妙的战术战法,落到纸面上看起来都非常简单,哪怕是不懂军事的外行人,也能看出一些门道,甚至是煞有其事的分析一番。 闪击战,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例子。 可为了在战场中实现这种看似“平平无奇”的战术,所要付出的准备,才是谢国良这种“内行人”真正看重的东西! “对突击状态下的装甲部队,提供精准的火力增援.” 谢国良默念着赵卫红这套战术的核心要素,眉头紧皱,明显已经陷入了思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