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果然,赵承说道:“我不收弟子,你不用拜师了。” 一旁的费鸿羽暗自叹息一声。 他何尝不想求知,他跟老董相比,对医道的追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一方面是面子放不下,另一方面他也深知,拜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算真的磕头拜了师,能不能学到真本事也很难说。 现在也只能冷眼旁观,如果老董真的学到东西了,他也会考虑拜师,若是老董学不到,他就不费这一番事了。 董和宜却非常坚决,他的大小眼有点可笑,一时情急,大小眼就更加明显。 而且他又不会说什么,只是一个劲的磕头。 赵承无奈说道:“不是我不肯收你,连我自己也只是一知半解,互相交流还可以,让我教这实在是没什么可教的。” 董和宜诚恳地说道:“师父,在照顾师父的这些天里,弟子学到了不少东西,却又一鳞半爪,犹如眼看着宝藏却不可得。” 赵承不想收弟子,主要是觉得随口说出来那些新概念没有什么特别,但是这些新词听在董、费二人的耳中,却不啻惊雷一般,从而产生了对完整的医学体系极度渴望,这才是董和宜非要拜师的原因。 赵承想了想说道:“如果说从我这里得到的知识,可以让你的医术有所裨益,这没有问题,只要你有时间,愿意留在我身边,那就留下好了,也未必非要拜师。” 董和宜再度磕头,说道:“师父,若是无师徒之礼,无规矩束缚,岂非要乱套么?” 这个时代对于师徒传承有着非常严格的一套规矩,可不仅仅是一个师徒名份那么简单。 师徒传承,特别是医术的师徒传承,往往都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拜师父。 为什么呢?因为师父往往最知道自己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徒弟,什么性格脾气的人才能接过自己这一身本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