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追杀(6)-《章献明肃皇太后》


    第(1/3)页

    赵元佐在雍熙元年(984年)听到廷美在房州去世的消息顿时精神失常,他的病实在是受到太宗迫害廷美的刺激而引起的,病情来势汹汹,已经不能上朝。

    次年重阳节,太宗召诸子会饮;未召他参加,赵元佐纵火焚宫;宋太宗不得不将他废为庶人,幽禁起来。

    宋太宗次子赵元佑接替长子元左当上了开封府尹,取得了准皇储的地位。

    赵元佑又叫赵元僖,与元佐不是同母所生;他担心太宗的心理天平会再次倾向元佐,也知道赵普与元佐的关系;便趁着太宗优遇入朝的赵普那当口,建议太宗重新起用赵普。

    宋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宰相李昉罢政,赵普与吕蒙正同时被任命为宰相。

    宋太宗有意让赵普代吕蒙正,但对赵普并不放心,当面敲打他:“勿以位高自纵,勿以权势自骄”。

    赵普这次入相已经六十七岁,即便心有余也力不足了;他在中书判事不到一年就请假养病了。

    次年七月,有彗星现,有人鼓吹是灭辽的好兆,赵普抱病上《彗星疏》痛斥其说;使太宗打消了攻辽的想法。

    由于前期的嫌隙和太宗的疑忌,赵普与宋太宗两人始终互相猜防,心存芥蒂。

    宋太宗容不得有威望的宰相,赵普患得患失,也只能韬光自敛,富贵自保,尽管在宋太宗朝两次入相,除了两次劝谏伐辽的奏疏,他在政治上确实没有也不可能有多大的建树。

    比比与太祖在建国前后的那段风云际会的日子,赵普这位开国宰相的晚年应该是感慨万千的。

    淳化三年(992年)赵普去世,宋太宗说了一段盖棺论定的话:“赵普追随先帝和朕,最为故旧,能断大事。过去与朕曾有不快,众所周知。朕即位以来,总是优礼他,他也竭力自效,尽忠国家,真是社稷之臣!”

    在宋太宗的宰相中,只有李昉的资格可与赵普一比短长。李昉是后汉进士,深受后周世宗赏识,在赵宋代周时,只有他不去朝见,因而在太祖朝他的最终官衔与他在后周时相同,都只是翰林学士。

    不过,当卢多逊挤兑赵普时,太祖问李昉,李昉说:“我只是草诏,赵普所为,非我所知。”

    李昉跳出是非圈外的表态,赢得了赵普的好感。他在赵普第二次入相时,出任参知政事,应与赵普奥援有关。

    太平兴国八年,赵普罢相,李昉与宋琪并居相位。

    宋琪虽是首相,但李昉更受宋太宗青睐。

    卢多逊为相时常在太宗面前说李昉的坏话,而李昉尽管不附和卢多逊倒赵普,却与卢关系不坏。

    有人告以李昉卢多逊攻击他的事,李昉总不相信,仍待之不疑。

    李昉为相以后,也并不因为卢多逊倒台而落井下石,反而为他辩解。

    宋太祖告诉李昉说,卢多逊平时诋毁你不值一钱;李昉才知道真相。

    而宋太宗越加认为李昉是忠厚长者,因而在宋琪“素好诙谐,无大臣体”罢相后,就让他独相二年有余,这在太宗朝只有后来的吕蒙正和吕端才可与其相比。
    第(1/3)页